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死遁 (第2/2页)
外看去,她倒要看看是谁敢这么胆大包天,竟然敢斩断她贴身侍婢的手,却发现这人赫然是姜堰,“堰儿,你怎么回来了?” 姜堰面不改色,继续将另一个嬷嬷的手斩断,任何扔了剑,扶住崔瑾向后到的身体,冷冷道:“孤不回来,怎么知道皇祖母竟要杀了孤的心上人?” 太后气得拿手指着他怒骂道:“放肆!他不过是个太监,怎么配做你的心上人!更何况,如今你竟然为了他敢顶撞你的皇祖母,这崔瑾更是非杀不可!” 说完她又对着旁边道:“来人,将这狐媚子给哀家拖下去,碎尸万段!” 那群内侍刚要上前,就听太子一声冷喝:“孤看谁敢!” 他们被太子的眼风一扫,竟然都不敢再动,毕竟刚刚太子接连砍断了两名太后的贴身嬷嬷的手,他如此不给太后面子,自己这种非贴身的奴才,只怕下场会更惨烈。 太后见太子不仅忤逆自己,还硬要护着那狐媚子,而那群内侍竟然也畏畏缩缩地不敢动,一时怒上心头,竟晕了过去。 “太后!” “娘娘!” “......” “快传太医!” “先将娘娘扶回房间!” “.......” 房中众人一时手忙脚乱的,姜堰并不关心他们,即便那是他自己的亲祖母,他只关心他怀中的崔瑾。 崔瑾早就恢复意识了,只是太子和太后在对峙,他不敢醒来,怕惹得太后更加生气。 如今太后晕了过去,他终于敢偷偷在姜堰耳边唤他一句,“殿下......” 姜堰搂紧了他,吻着他的额头道:“别怕,我在。” “我相信殿下!”崔瑾也回报住了他。 姜堰于是将他一把抱起,然后上了马车,连夜回皇宫去。 只留下一个内侍,等着太后苏醒,向她赔罪并请求她放过崔瑾。 等太后醒来后,姜堰早就带着崔瑾回了皇宫,听了那小内侍的话,太后更加生气,让那小内侍赶紧滚。 “太后,您消消气,想来太子也不是故意的。”高嬷嬷在一边劝道。 “他这还不是故意吗?他只怕是想将我气死才算如了他的意!”太后就着高嬷嬷的手喝了点水才继续道。 “说来说去,都是那崔瑾的错,回宫再想办法处理掉就好了。”高嬷嬷出主意道。 “此事恐怕不妥,太子此次带他回去,必会加强防范,而且,崔瑾一旦出事,太子肯定会怀疑是哀家做的,到时候他岂不是会与哀家离了心......唉........” “那......若是那崔瑾主动离开太子呢?”高嬷嬷想了想又说。 “这话什么意思?”太后来了兴趣。 “若是以银钱或者别的诱之,让那崔瑾主动离了太子,这样太后您既除了这心腹大患,又不会与太子殿下离心,这可是十足的好事啊!” “那如何让崔瑾主动离开太子?跟着太子自有金山银山,他必不会为银钱所动。”太后沉思。 “若是跟着别人他能无性命之忧呢?”高嬷嬷不愧是太后身边的第一大宫女,很快便为太后想出了对策。 见太后疑惑地望向自己,高嬷嬷继续道:“此次之后,虽说太子会保护他,可百密终有一疏,他必定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也一定放不下心来,若是此时有人称可以带他远离皇城并且一辈子都不被找到,您说他会不会心动?” “不错,是个好法子,那你便去安排吧!”太后赞道。 “奴婢遵命,太后您好好休息。” “嗯,下去吧。” “是。” 高嬷嬷退下去后便赶紧安排人去做这件事了,现在立马有人出现去帮他,那崔瑾定然是不信的,最好是让他自己求着别人帮他。 崔瑾被姜堰带回东宫后,便一直抱着姜堰不撒手,姜堰理解他的心情,也没有推开他。 待太医看过之后姜堰抱着他轻轻地为他上药,然后向他保证:“阿瑾,我会好好保护你的,别害怕!” 崔瑾点了点头,然后趴在他的肩上,可眼里,却透着一丝冷意。 他知道,若是太后将此事告诉了皇帝和皇后,在他们的逼迫之下,太子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他到底该怎么办? 或许,只有想办法远离这座皇城,远离这是非之地,才能逃脱一死,可想起自己汲汲营营多年才得来的一切,竟然就要这样轻易让出,他心中总是不甘的! 但这也没办法,活着比一切都重要。 姜堰将他带在东宫,而太后那边也没了动静,皇帝皇后也没来问责,崔瑾不知道为什么太后没有跟皇帝还有皇后说,虽然现在一片风平浪静,可他丝毫不敢松懈。 又平安地过了一段日子。 这天,其他皇子被封王,即将前往各自的封地,姜堰作为太子,必须要出面主持这一活动。 崔瑾帮他整理好衣服,然后依依不舍地送他离去。 姜堰很享受他的小意温柔,在他额头上吻了吻,对他说:“我很快回来。” 然后就离开了,姜堰离开之后崔瑾就赶紧回了司礼监,将之前收拾的东西绑在身上,然后将所有人派在院子外面伺候,前几日他就已经这么做了,所以侍者们也没有怀疑,然后他算着时间打翻了烛台,看着火苗越升越高,他终于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搬开床板,将提前准备好的一具尸体穿上他的衣服,将脖子上姜堰送给他的玉解下,他忍不住用手摩挲着,他还记得姜堰送给他时的郑重,这是皇后让他送给自己的儿媳的,可是姜堰却把它给了他,他不是不知道姜堰的情意,可他赌不起。 叹了一口气,他将这玉挂在了那尸体的脖子上,然后就进了地道。 他从宫内的地道逃走,这是他提前就花钱买到的消息——司礼监偏房下面有通往宫外的地道。 不知在阴暗潮湿的地道里面走了多久,他终于看见了远处的光亮,于是他加快了脚步,终于,他出来了! 他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回头望了望紫禁城的方向,他在心里默默地跟这座巨大的牢笼告别,然后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