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零年代不当乖乖女 第123节 (第2/2页)
联系到一起,但是对于“沈苒”这个名字,印象深刻。 “沈苒!你怎么来了?”邱老师突然变得有些束手束脚。 吴老师听到动静,立刻走到门口,把丈夫拉到一边,把门打开,“沈苒,快进来!” 坐下后,沈苒拉住准备去倒水的吴老师,用责备又心疼的口吻说:“吴老师,之前你不是答应过我,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吗?” 吴老师干涩地笑了笑,“哪有什么困难,就是我的父母遇到车祸,肇事的司机跑了……花了一点钱……都已经过去了,我父母恢复得还比较好。” 邱老师也跟着帮腔说:“对对,都过去了。后面的事情我们会自己解决,沈苒你不用担心。这些年,你给我们的帮助已经够多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教工宿舍楼能盖起来,肯定跟你有关系。要不然我们家就是普通的教职工,怎么可能分到三室两厅的房子?除了领导之外,就我们家是大房子。还有就是,你毕业之后,你们家吴老师的名声就打出去了,很多人来找她补课。这些年,靠着补课费,我们生活得也很不错。” 沈苒看着吴老师家里的家具,就知道他们过着什么生活。 房子确实分到了,但是却没钱装修,家具都是以前的。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吴老师和邱老师除了接济亲戚之外,还帮衬家庭困难的学生。 哎,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总以为吴老师从以前一室一厅的房子里搬出来,终于可以结束一家四口挤在20多平的房子里的窘迫。却没想到他们家庭还会遇到困难…… 宋时看到沈苒难过的表情,也有些于心不忍。他转移话题,问:“刚才我们好像听到邱老师说,有什么高利息的投资?” 说起这个,吴老师情绪变得有些激动,“绝对是骗人的!” 接着,吴老师和邱老师你一言我一语,把所谓的高利息的投资是怎么回事告诉沈苒他们。 几个京城的贵公子做的投资项目?还有人见过赵佳佳? 这些元素凑到一起,宋时和沈苒心里已经基本有数,是骗子无疑。 宋时微微叹了一口气,问:“根据你们所知,周围有多少人投资了?” 邱老师看到宋时这样的表情,心狠狠地下坠,“宋博士,该不会真的有问题吧?我的兄弟姐妹都在里面投钱了!” 宋时说:“确实有问题!” 沈苒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居然有这么多人投钱!难道警方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骗局吗?” 邱老师说:“警察应该也注意到了,但是可能被京城的人唬住了吧……真的是骗局吗?那之前的钱能要回来吗?” 看到丈夫紧张的样子,吴老师脸色一变,“你该不会也往里面投钱了?你哪来的钱?” 邱老师低头,“我……我跟人借了10000块钱,昨天刚刚拿到500块的利息。” 吴老师声音有些干涩地说:“所以你拿到钱了,觉得不是骗子?” 邱老师如实说:“他们说,正常来说10000块钱可以拿到1000块钱的利息,但是因为我属于晚投资的人,不给我这么高的利息。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再多投10,000块钱,就给我算10%的利息。” 吴老师吓得腿软,“你居然借钱投资!都不跟我说一声!你怎么可以!钱是借谁的?” 邱老师有些愧疚地说:“是以前的一个朋友……” 吴老师彻底无语。 宋时说:“先别着急,当务之急还是让警方介入比较好。” 宋时并没有联系当地的警方,而是给他的大姐夫打电话,说明情况。 按照目前了解的信息,被骗钱的人不少。而且基本上都是血汗钱,也有可能是救命钱。 一旦骗局被揭开,肯定会有不少家庭受到重创。 当务之急,是第一时间控制住骗子,冻结资金,减少受害人的损失。 当天晚上,京城传来消息,骗子的资金基本已经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到境外。 幸好还有一个好消息,骗子在京城还算有一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拍卖,能抵不少钱。 沈苒看着刚挂断电话的宋时,问:“赵佳佳在这里面充当了什么角色?” “重要的案犯。” “这是谁给她出谋划策的?” “前期小打小闹的时候,是她自己策划的。后面越来越大,有人帮她接盘。或者说,骗她的劳动成果。” “谁呀?” “陆家人。” 沈苒竟然松了一口气,她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陆家还是有一点资产的。陆刚出事之后,他年迈的父母突然干劲十足,把以前的资源和人脉都利用起来,从北到南,投资了不少生意。” 这些都是穆爷爷告诉她的。 穆爷爷说,陆家两个老的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他们想赚金山银山,等儿子刑满释放,继续花天酒地。 这哪里是教育孩子的办法? 宋时冷笑一声,“陆刚可没有坐牢,一直保外就医。没人想赶尽杀绝,但是他们也太过分了。” 宋时并没有告诉沈苒,陆刚已经把手伸到她的公司。 第137章新鲜出炉的结婚证 后来调查发现,利用高利息来诈骗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南市,他们已经把魔爪伸向很多地方,受害群众已经远远超过一万人。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且制止,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家底被掏空,而变得一无所有。最后可能会变成社会治安的隐患。 幸亏发现得早,并且陆家这几年也赚到了一些钱,这些钱虽然还不够填补所有受害者的亏空,但是至少不会损失太大。 东窗事发之后,也曾经有人找人跟宋时聊过,希望宋时这个揭露骗局的人,能跟相关负责人带个话——既然已经作出赔偿,能不能免于刑罚。 宋时当时就回了一句话——“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大家都是成年人,都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如果没有东窗事发,他们把钱转移到境外,多少人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肯定知道这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