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篇日记 (第37/175页)
大学的校董,并且把美国这所大学的名字印在笔和T恤上,发给我们。当时,我们都觉得淩董好高端。 淩董还招收大量的希望生。希望生就是四川各个贫困市县中考的高分段考生,淩董把他们招进来,费用全免,从生活费到学费不用花一分钱。这些希望生衣着朴实,但他们在学校并没有受到歧视,他们长期占据着每次考试的头几名。淩董买了很多中式家具,把它的办公室布置得古sE古香,又给我们教室添置带扶手和靠背的座椅。淩董从锦江宾馆请来大厨,在食堂招待备考的高三生。种种这些,都表明淩董的不一般,好像来自一个豪门。 2 有一次,省上领导到学校考察,问淩董有没有什麽需要的帮助。淩董直言:「请领导尽快在学校成立党支部。」这对一个台商来说,确实有点难能可贵。据说,淩董还要在成都办私立大学,这令我们神往。中学部的C场上,男生经常会脱掉上衣打篮球,淩董严厉禁止这种行为,赤膊打球好像也确实不太雅观。早上,淩董会一个人大踏步的到宿舍来,声音洪亮的催促我们起床。至今,淩董的台式国语还令我记忆犹新。 我高三毕业之後,就离开学校,上了大学,但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淩董後来因为财务问题和家长起了纠纷,差一点还要对簿公堂;淩董挂名的那所美国大学,赫然出现在网上的留学预警风险学校名单中;而淩董在我毕业一年之後也黯然离开成都,学校再次转手他人。听说淩董回台後还写了一本书,狂销20万册。这本书一听书名就让人忍俊不禁,书名好像叫《我从成都逃离》。不管怎麽说,淩董顺利的回到台湾,再後来,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一次中学同学聚会,一个希望生诚恳的对我说:「我们应该感谢淩董」。我哑口无言,诚然,其实我并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