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篝火烤全羊(二更合一,补昨日更新。...) (第2/3页)
托胡人之名。” 廉颇好奇道:“坐着还挺舒服。不过荀卿,你不是讨厌不合礼的事?这个坐具算不算不合礼?” 荀况道:“礼并非一成不变之物。”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荀况和那做桌椅的木匠辩论了一番,最终接受了这些桌椅。他很好奇,荀况与那个木匠辩论了什么。他更好奇,那个木匠是何身份,居然能与荀况辩论。 不过无论那木匠是什么身份,他大概也无法将其推举给赵王吧。 廉颇继续好奇地在椅子上摸来摸去,顺便大骂朱襄不厚道,居然不把这种好东西送给他。 他是武将,经常穿长靴,不好席地而坐。且他腿上有旧伤,跪坐久了疼得厉害。这东西正适合他。 朱襄不厚道! 蔺相如慢悠悠道:“是我不让他说的。” 廉颇疑惑:“为何?” 蔺相如道:“看你不顺眼。” 廉颇:“……” 荀况满脸嫌弃,屁股往外挪动了一点,表示自己不想理睬这凑一起总会无端争吵的两个老头。 朱襄种的土豆不多,只有三十几株。年轻人们已经将土豆全挖了出来。 土豆是块茎,不过朱襄和其他人说的时候都说“草根”,更便于理解,免得还要解释为什么埋在地里的根不是根而是茎。 “收获不错啊。”蔺贽高兴道,“只两月就能收获这么多,这土豆也太高产了!” 朱襄给蔺贽泼冷水:“土豆极耗地力,且育苗繁琐,容易得病和退化绝收。只可做主粮补充和救荒之用。” 蔺贽立刻道:“是是是,你已经啰嗦了很多次,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蔡泽道:“你知道他啰嗦,就不该让他有再次啰嗦的机会。” 蔺贽再次敷衍道:“是是是。” 李牧好奇地看着这一幕。 一个种田的平民,一个奇丑无比的士人,一个上卿之子,居然能和乐融融互相打趣。 “今天我给你们做土豆大餐。”朱襄看了一眼系统,土豆良种的具体信息已经到手,高兴道,“喜欢吃哪道菜,我把食谱写给你们。”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蔺贽笑道。 李牧有些不好意思。 蔺贽道:“来了朱襄这,就别和他客气,多吃多拿才正确。” “你就是一匪徒。”朱襄骂道,“别教坏李将军。” 蔺贽一本正经道:“我不是教坏他,只是让他别那么紧张。” 蔡泽道:“你这么说,李将军更加紧张。” 蔺贽看向李牧,见李牧的脸果真有些发红,忍不住笑道:“带兵之人,怎么能脸皮这么薄?” 朱襄打圆场:“好了,快去洗一洗手上的泥,等着吃大餐。” “好。唉,政儿,你在干什么?”蔺贽好奇道。 “老师,留下过年。”嬴小政也抓住李牧的袖子不放。 朱襄抹了一把脸:“当然是民间游商的胡扯,我就随便问问。” 泥猴子始皇崽已经被雪搓洗干净,换了身衣服,如今正在和土豆饼搏斗。 朱襄先称了收获的土豆的重量,给蔺相如、廉颇、荀况三人报了喜,然后才去厨房。 李牧对有人传闻他八世祖是前朝相国李兑,爷爷和亲爹还在秦国当官的事表示很震惊。 “不,这是压岁钱,寓意压祟驱邪。”朱襄道。 他只能希望,有了这一层关系,李牧死后,政儿会善待和重用他的后代吧。 又进过梦境房间的嬴小政已经知道李牧是个大才。虽然离开梦境房间后他的小脑袋不灵光,但“把李牧抓住”的念头还留在他的脑海里,于是嬴小政用了非常直接的抓袖子的方式将李牧抓住。 李牧虽然知道是在开玩笑,也羞得不行:“我教,我教,不用叫老师……” 朱襄拱手:“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牧被蔺贽这个自来熟的人也拉着加入了陪孩子过家家的行列,表情显得更懵更憨厚了。 蔡泽也往红袋子里装进了几枚钱币,李牧却从袖口摸出一柄小匕首。 1 “这是你给他的生辰礼?”荀况问道,“我记得他生辰是正月初二?” 李牧腼腆道:“我还不足以为人师。” 嬴小政道:“选一颗最好看的土豆,留下来做生辰礼物。” 和李兑同朝为官的廉颇和蔺相如表示更震惊。 李牧:“嗯?” 他家有荀子和蔡泽,不在乎多一份碗筷。 李牧还有个伯父是陇西李氏的先祖,封“南郑公”。然而秦国根本没有“公”这个爵位。 朱襄看着嬴小政围着李牧转的样子,有一点点吃醋。 李牧虽还未执掌雁门郡,已经对雁门郡很熟悉。说起雁门郡和匈奴的事,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对北方战事如数家珍。 李牧不仅饱读兵书,对民生、税收等也很了解,有治理一地的才能。 1 李牧笑道:“好。我回来的时候给你带一匹小马驹,你不是想学骑马吗?” 李牧对着缠着自己叫“老师”的小孩十分温柔。他拍了拍嬴小政的帽子,道:“我要去打匈奴,不能留在这里。不过我明年春季才走,现在不会离开。” 事实如此。 始皇帝和赵将李牧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吃土豆,真是魔幻的场景。 不过……朱襄看了一眼拽着李牧袖子不放的嬴小政,叹了口气,以舍不得离家为由拒绝了李牧的好意:“李将军,你到了雁门郡之后,能不能帮我留心一下匈奴特有的粮食或者羊毛纺织工匠?” 魏晋时流行士族门阀,各地豪强都在给自己找千年以上的祖宗,并到处找同姓联宗,把彼此祖先都编成亲戚,以展示自己的家族有多强大。 因为打着留种的旗号,朱襄不会将土豆分给其他人,只做这一顿饭,让众人尝尝鲜。 他小小的不太灵光的脑袋瓜子里勉强记得匈奴是未来大患,所以对李牧所说的匈奴之事很感兴趣。 朱襄知道李氏家谱,是和同事一同出差的时候,同事说起世家门阀,拿这个家谱出来当笑话。 好脾气的李牧道:“好,我教他。” 1 史书上没有记载李牧的出身,只有李氏给自己的家谱上编了个。 他门第之见不重,为人处世十分务实,愿意和有才华的平民相处。于是,他成为朱襄在蔺贽之后,结交的第二位高门士子。 “好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