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六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四) (第1/2页)
李孟羲觉得,火把的耐烧程度还是不行的,隔一段时间,就得换一个火把,守营士卒频繁的更换火把,其实很麻烦的。 麻烦在於,得不停的更换火把架上的松木火把。 不停更换火把的麻烦点则在於,得不停的把沉重的火把架子放倒,然後才能更换火把。 那麽,有没有简化这个更换火把流程的设计呢? 李孟羲想到了不倒翁。 在脑海中脑补了一下,做一个半球形的重物,火把架就cHa在半球上,需要换火把的时候,轻轻把木杆一推,木杆就轻易被推向一侧,然後,负责更换火把士卒就可以轻松更换。 火把换完,一松手,不倒翁的原理作用之下,木杆自动直起了。 这简直就是半自动的旗杆了,简直太好用了,且非常好玩儿。 如果有一个b较重,且是半形的重物的话,李孟羲就能设计出半自动火把架了。 可是,一个足够重,还是半球的物T,最好还不占运力,李孟羲想不出这种能通用的物T是什麽。 而要是为了方便士卒们更换火把,而专门带几个沉重无b的大墩子的话,就太浪费运力了。 半球形的实心的石头墩子,李孟羲想不到能是什麽? 投石车的Pa0弹? 不可能有军队的运力强大到把石头运千百里运到目的地,再用投石车把石头抛进敌城。 石头这玩意儿没必要拉着走,石头到处都是,找些石头很容易。 真要是实在找不到木头,把一人合抱不过来的粗木桩锯成短节,把木桩用投石车抛出去,一样能砸Si人。 因此综合种种考虑,不倒翁结构的火把架大概率是不能用於军事中了。 火架,或者说火旗,是之前商议的旗帜系统的一部分,火旗以显眼的光信号在夜晚发挥作用。 旗帜用於区分各部是其作用之一,更重要的作用是快速召集士兵。 假设敌军突然趁夜袭营,一片漆黑,四下喊杀声阵阵,一时不知敌军从哪攻击,敌军又有多少人,营中士卒心中惊慌。 此时,一切战阵和策略都没用了,决定袭营成败,和守营成败的因素只剩下一个——看守营方能不能再把兵力聚集起来,只要能把兵力聚集起来,很快,慌乱就会被抑制,然後,很快就可以展开反击。 如果守营方迟迟未能把人手聚集在一起,营中混乱会越来越加剧,离彻底溃败已不远。 胜败的关键从没有像此时这麽简单,守军能成功聚集人手,守军赢;守军未能成功聚集人手,袭营的人赢。 在此种情况下,一架在夜晚亮如火炬的火把架如灯塔一般,对召集士兵有着无b重要的作用。 敌军突然袭击,守营方最要紧要做的事,不是立刻反击,因为一片混乱,一时半会儿根本就m0不清敌军是从哪攻进来了。 当务之急甚至说唯一的急务是立刻按着平日规定的预案,先把士兵集中起来再说,此时士兵们要执行的命令也只有一个——其他不管,尽全力向帅旗,也就是火把架那里聚集。 只要人聚的越来越多,有序的人越来越多,那麽无序混乱的人就越来越少,等混乱平息,这边帅旗下人手也召集好了,可以放心并一鼓作气的狠狠的反击敌军了。 一般来说,从调度难度等各方面来说,袭营方一般派出的都是人数较少的一些JiNg锐之士。 以区区几百众,袭击几万十几万大军的大营,真的都站那里不动,就让这几百袭营的敌军砍,砍上半天,又能Si多少? 反而是混乱造成的的伤亡,远b直接Si於厮杀中的人多的多。 所以,只要守营方不混乱起来,袭营的那麽一点人根本拿营寨没办法。 所以袭营和守营的双方攻伐的焦灼点之在於,守营方要尽力避免营中越来越乱,袭营要拼命让营寨乱起来。 以火把的照明强度,主帅的十几个亲兵站一堆儿,一堆人拿着一个火把,这些火把的光亮足以把主帅身边的帅旗照的清楚,混乱中的士兵们能看清帅旗,於是就有了集结方向。 其实火把架,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可是,有火把架更好,火把架b不会发光的帅旗本身,更加显眼。 若是有条件,不用笨重的火把架也行,可以用灯笼。 依然是用灯笼进行编程,普通士兵的灯笼,都是单个的灯笼。 而用作帅旗的灯笼,可以把多个灯笼串起来,串成长长的一串,然後用棍子高高挑起。 这样,连成长串的灯笼足以和其他单个的灯笼区分开来,足够显眼,且灯笼b火把架轻的多,方便的多,而且也能防雨。 但是从实战方面考虑,敌军若是有神S手,灯笼刚挑起来,敌军一箭S来,灯笼落地,瞬间息光,军情稍纵即逝,如此,岂不完蛋。 所以,就算有灯笼了,李孟羲设计的火把架仍有用处,是对旗帜T系做出的有效补充。 灯笼有灯笼的轻便,而火把架虽然笨重,但是贼结实,不说用弓箭S了,十个神S手对着火把S半天也不太可能把火把全S灭了。 火把的粗细跟灯笼吊绳的粗细是两码事。 要不有句话话说,越原始的东西,越可靠呢。 汉末多有神S手,吕布能辕门S戟,隔着老远,一箭S掉挂灯笼的绳子跟玩一样。 但是,纵以吕布辕门S戟的神S,让他S十箭,S不灭火把架上的火把。 从耐C角度来说,笨重的火把架子,b轻便的灯笼更加有保障。 而且火把还省钱,灯笼得烧蜡烛的,蜡烛Si贵Si贵的,哪里有木头便宜。 所以,李孟羲设计的火把架,在应对袭营和召集人手,以及容错率等方面,可圈可点。 用着麻烦得时不时换火把,还有其笨重的重量,是其无法避免的缺点。 —— 军中旗帜缺乏,夜晚没有任何标识以区分各部也就算了,白天也缺旗帜。 旗帜方面的事,李孟羲已经吩咐人在做了,要做的旗帜同样不是普通的软旗,而是有骨架支撑,下雨也能支愣着的y旗,估计明天,最迟後天,几面军旗就做好了。 同时,今夜做的火把架,各方面来看,都很不错,各营也都需要一个类似的架子。 刘备是全军主帅,这是毫无疑问的,为了和刘备的火旗做出区分,李孟羲觉得,自己的旗子只用一根火把用木杆举起来就行,如果不够亮,那就把两根火把并在一起,然後举起来。 同理,刘备的那个火旗是最重要的,敌军袭营的危急时刻,担负着全军胜败的g系,因此,刘备的火旗应该是最高最亮并且独一无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