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一百八十章 智比妖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智比妖孽 (第2/2页)

甚至,因为宋代大规模用煤炭链铁,炼出的铁b较脆,宋扎甲片,质量甚至可能还没汉代的优质甲片好。

    那麽,扎甲至关重要的两个原材料,甲片与甲绳,汉甲与步人甲,没有任何质量上的差别。

    而步人甲防御面积防御力远强於汉甲,李孟羲觉得,应该是思路问题吧。甲的形式之类的。

    李孟羲身上藏着很多宝贝一样,蒸溜酒,灌钢法,割麦的掠子,他时不时就能拿出来一个好东西,刘备已习惯了。

    见李孟羲言之凿凿,刘备便决定,得空就弄一些甲片给李孟羲,让他放手施为,看这步人甲,到底是何等宝物。

    这是李孟羲行军在外,吃的最难受的一顿。

    饼子又乾又y,而且牙碜,时不时还有沙砾咯牙,吃了半块饼,李孟羲腮帮子疼。

    末了,拿过水袋,狠灌了几口水。

    这顿饭算是完了。

    然後,李孟羲带着些邀功的情绪向关羽说,“关将军,今晨将军让我自思量,为何锥阵破阵,长於方阵与长蛇阵,某想明白了。”李孟羲目光炯炯。

    “奥?”关羽闻言,不由得双目微睁,“不妨说来!”

    “某以为,锥阵胜於二阵者。一为,人力投放效率,二为,人力集中。

    方阵投放效率高,但人力不集中。

    长蛇阵,前後相继,能尽攻敌阵一点,人力极集中,然,人力投放太慢。”

    “锥阵兼二者之长,无二者之短,故为破阵首选。”

    说完,李孟羲期待的看着关羽,“关将军,某说的对不对?”

    关羽双目猛的一睁,此时,他心中波澜起伏。

    虽然,李孟羲措辞怪异,什麽投放,什麽效率。

    关羽并不十分明白,但个中意思,关羽T悟到了个大概。

    投放,顾名思义,是把人往前边冲。

    效率,不知是何意。

    但,高,应也就是快,是说,方阵人冲的快。

    一冲一大片人都涌上去了。

    相反,长蛇阵一排就那麽几个人。至於,长蛇阵的人力集中,就更容易明白了。能冲一点,即为集中。

    李孟羲道出了锥阵破阵核心JiNg义,直让关羽感慨万分又惊讶不已。

    关羽目视着李孟羲一张稚nEnG的小脸,许久之後,才神sE复杂的叹息到,“羲儿所言,全然正确!”

    得到关羽的肯定,李孟羲笑逐颜开。

    好嘛,果然猜对了。

    李孟羲此时的心情,就跟小时候初学算题,终於把一个复杂的算题算对了一样的欢欣的心情。

    在之後,篝火旁,刘备好奇的问白日之事,把当时乡勇们对练的细节,一一问了一遍。

    李孟羲一一作答,刘备听的津津有味。

    最後,刘备问到,五十战策。

    李孟羲愣神。

    想了好久,一条一条的说着。

    说到最後,猛然发现,当时,和关羽一起总结出的,好多东西,已然忘了!

    只不到一日之隔,早晨练兵,半午各陈战策,共计五十。

    现在再回想一遍,只能记住只二十七条。

    李孟羲挠头,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

    “难怪我家老师说,好记X不如烂笔头。”

    说着,看向沉思状的关羽,“白日与将军探讨得军策五十,现某已记不清全数。

    我看,日後还是要笔录下来,将军以为如何?”

    关羽回过神来,不置可否的奥了一声。

    关羽似乎在想事,心事重重模样。

    李孟羲觉得奇怪,不由挠头。

    1

    经此一事,李孟羲学到了一条宝贵经验。

    以後学到了啥,一定得写下来,不然,费尽功夫学会了那麽一点东西,睡一觉全忘了,岂不太亏了。

    想到此节,李孟羲坐不住了。

    他和刘备关羽告别,要回去整理纸笔,赶紧把东西写下来。

    待李孟羲走。

    篝火摇曳,照亮了关羽丹凤目微闭,低眉沉思,火光中明暗不定的脸。

    “云长?”刘备轻唤一声。

    关羽回过神来,看到大哥yu言又止的关切眼神。

    关羽叹息,自嘲的摇了摇头,起身站起,背起双手抬头看天上星辰,好一会儿,自嘲到,“想关某,熟读兵书十几载。

    然,只知阵法,而不能知其根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1

    竟不如羲儿一个孩童。唉!白读书矣!”

    豪情万丈的关云长,竟也有长吁短叹,英雄气短之时。

    刘备闻言,来到关羽身侧,拍了拍关羽肩膀。

    刘备哈哈大笑,“我说云长啊。羲儿他本不懂兵法,他学的好,不还是你教教的好?”

    关羽闻言,沉默了,又是一叹。

    确实啊,羲儿他本不知阵法。

    只今早,方教其识阵。

    却不想,他初识阵略,便能,自通JiNg义。世间当真有智b妖孽之人。

    关羽此状,是有点被李孟羲打击到自信心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