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八章 斥候的情报支持 (第2/2页)
补充口粮,能供起两千民夫的一日口粮。 军中现在全军人数也就万人,昨夜一夜,网到了两千斤鱼,这意味着,只捕鱼这一项,就足以解决五分之一的口粮。 没想到不久前随便一个想法诞生,就省下多达两千人的口粮。 关羽把昨夜捕鱼遇到的事,说给李孟羲。 关羽说,现在入秋了,渔营下水围鱼,人会冻出病的。 这个问题,李孟羲思考了一下,觉得的确把这个问题疏忽了,但问题不大。 渔营之所以需要下水,是因为鱼鹰舟不够,鱼鹰舟才两只,只能供两个人深入水面撒网捕鱼。 现在鱼鹰舟技术也成熟了,很快就有新的鱼鹰舟不停的做出来,到一人一艘鱼鹰舟的时候,就不需要有人下水了,大家都踩着鱼鹰舟,在水面捕鱼就够了。 李孟羲这麽一说,关羽一想也是,船够了,没必要下水了。 “还有一事。”关羽眉头一皱,道,“昨夜渔营所去之村落处,村中可买来板车J鸭等物。 此事本该是游骑商队之责,可商队为何未前去采买?若非渔营至,岂不错过?” 关羽这麽一问,把李孟羲问住了。 李孟羲思索片刻,眉头渐渐皱紧,思索之下,李孟羲发现此事还不简单。 游骑商队为什麽没有去渔营去的那个村落买东西,明明那个村落能买到不少物资的。 疏忽可能在傍晚紮营这段时间。 一般紮营的时候,游骑商队就停止一天的采买活动了。 其实,傍晚之时,游骑商队是依然可以出去买一趟的。 渔队靠步行都能离营个四五里,游骑商队有骑兵有马车,机动能力数倍渔营,四五里对游骑商队来说不是问题。 问题其一,是在这儿。游骑商队未完全充足利用起时间。 紮营至天黑这一段大致有半个至一个时辰的时间,游骑商队完全可以给利用起来的。而以往,每紮营,游骑商队就归营不动了。 问题其二,可能更严重。 渔队是如何知道哪里有水有渔甚至有村落有乡人挖的鱼塘呢? 是斥候,张飞领着军中一半以上的骑兵散出去各处侦查,顺便就把水源地给m0清了。 因为渔营需要斥候的情报支持,所以每日傍晚,专门有一名斥候领着渔营去水源地。 游骑商队则没有得到斥候的情报支持。 游骑商队本身就有马,其本身就能完成搜寻与探查之职,因此,之前就未考虑到这一点。 游骑商队只两队,共计六匹马,两辆马车而已,因为游骑商队三个骑兵并一辆马车要一起行动,因此,整个游骑商队的侦查与搜索能力,只相当於两个斥候而已,其搜寻村落和补给点的能力,其实很有限。 斥候会把情报与刘玄德交流,与关羽交流,与渔队做部分交流,却没和游骑商队交流。 如果,斥候顺便给游骑商队以情报支持的话,那麽,游骑商队就不用自己去找村落了,几十骑斥候,遇到村落补给点的概率,是游骑商队的几十倍。 这意味着,游骑商队的采买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 几十倍意味着,本来一个月才能买到三十辆板车,平均一天一辆,提高了几十倍效率,一个月,能买几百辆。 义军板车急缺的现在,月补几百辆板车,直接解了燃眉之急。 再有,就拿家禽家畜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平均一天,游骑还买不到一只J鸭。 提高几十倍效率後,意味着,游骑本一天可以采买四次,变成一天可采买二十次,日有十只J鸭进账,半个月,立刻就能让军中的蓄养规模直接成气候。 类此种种。 游骑商队若能提高几十倍效率,那麽游骑商队将直接一跃远超过木匠营,成为军中最重要的後勤队伍。 此是一个严重疏忽,一是对於情报的利用度不够,二是斥候与军中其他部分合作不够。 幸好关羽看到了这一点,说了出来,让李孟羲後知後觉的能亡羊补牢。 想通了这一切,李孟羲把自己所想告诉关羽。 “关将军,还劳转告三将军,劳他回来一趟,也好商议斥候与游骑商队联络事宜。” 关羽点头,“正该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