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月之晦朔 (第1/2页)
一事未决,一事又生。 行军到下午,天sE看着还早,有传令骑兵前後奔走呼喝,让往前二里处紮营。 李孟羲忙就推开窗户,探头向外看天。 此时,要紮营了,应该就是到关羽所说的卯时了。 然而李孟羲看了半天,愣是看不出,此时天sE,大致等於下午几点。 不仅不能懂古代时辰,因为生活在一个钟表触手可及的时代,又没在室外g过农力活,连看天sE约莫时间都做不到。 此事亟待解决。 倒也好解决,晚上,去跟关羽学一下,该如何观天测时。 车行二里,至紮营处,紮营半道。 读书识字是大事,关羽也好,乡勇也好,对此事,十二分上心。 这日紮营,乡勇们b往常快了许多,很快就把帐篷搭在大道两旁都是。 刘备闻讯也来。 关羽纠结各部什长以上的军官,共计百五十人,列队於前。 刘备关羽并李孟羲,并小砖,四人站在一起,站在乡勇军官团队列前面。 到现在,弟弟仍然怕人多,那麽多人看着,小弟抓着哥哥的手,藏在哥哥身後,偷偷露头看着乡勇们。 “羲儿,你来。”刘备身微欠,伸手做请,笑着请李孟羲来。 李孟羲本就是想亲自来教乡勇们的,他也不推辞,往前站了站。 小砖自有刘备拉一边哄了。 李孟羲目光扫过众多满怀期盼的眼神。 纵然不怎麽留意,李孟羲此时也察觉到了,平日乡勇们JiNg神风貌大多木然,但这会儿,乡勇们眼神和往日不同了。 就因为能识字,因此情绪高涨了。 李孟羲左看右看,又往地上看。 还行,这一块,地上草不多,若是拿个棍把地面当黑板,在地上写,勉强可以。 但当李孟羲再抬头一看,乌泱泱百人多,写地上,别人也看不见啊。 还是,得像黑板那样,弄一个板,这样,竖那里,前排後排的人都能看见。 想到这里,李孟羲噔噔几步,跑回去向关羽求助了。 关羽弯腰听完李孟羲的耳语,大木板?也没有啊。 板车的车板倒是也是一大块木头,可车也得卸。 寻思着,抬头往稍远处一看,关羽便看到了军中大旗竖着。 关羽顿时有了主意。 “取大旗来!”关羽手一挥,吆喝兵士去把旗扛过来。 李孟羲眼瞅着一个士兵小跑着,把那边的一杆大旗给拔了,扛着过来了。 关羽接旗,随手一扯,把一面一米见方的红底大旗,从旗杆一头扯了下来,哗啦一抖,“给!”关羽大气无b的把旗帜递给李孟羲。 李孟羲意识到,这个红底黑字上书“斗”大的刘字的旗帜,是义军的帅旗来着。 把帅旗当黑板啊,这麽下本的啊,李孟羲惊讶。 军中有石灰,随军拉了一车。 若在以往,刘备他们可能也会随军带些石灰,不过,那是为了砍了人头,拿石灰腌制人头的。 现在带石灰的目的,则有本质的区别了。往地上撒石灰是涿州城下招募流民过程中的一个细小事项,石灰是因此事,为招募h巾流民备下的。 取来生石灰半瓢,再拿水袋倒半瓢水,生石灰加水之後,咕嘟嘟的就沸腾了。 待石灰水活好,因李孟羲一个人又要拿旗,又要写,拿不住,刘备过来帮忙了。 大旗有四角,刘备关羽一左一右,各拉旗面一角,把旗帜抻开在李孟羲面前,方便他写。 李孟羲拿着毛笔蘸了点石灰水准备开写的那一刹那,就在他捋起袖子开写的瞬间,李孟羲顿觉x中一GU浩气顿起。 要写的又不是什麽雄文,是十个数字,哪里能起雄心。 是因刘备关羽协助在侧,顿生天下在手之感。 十个数字,从0起,到9结束,分两排,上下两行,在旗帜背面写完。 後边,依然是关张二人把旗帜拿着竖起。 李孟羲找了个小棍,在众乡勇的目视之中,他开始正式向乡勇们传授知识。 “前边一排,坐地上。” “第二排,弯腰。” “後边看不见往前站!” “这十个,大家听好,这个,”李孟羲拿棍指了指数字0,“此是零。零是何意?是一个没有。 这是一,二,三……” 把数字从头到尾,给乡勇们讲了一遍。 李孟羲本无有教育经验。 但之前,因为从零开始把数字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教给了刘关张的关系。 当日教三人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李孟羲记得清清楚楚。 因此现在再教,李孟羲轻车熟路的多。 领乡勇们从头到尾,念了四五遍。 然後,李孟羲就不跟着念了,换由他从头到尾指,乡勇们一个个答。 “这是几?”李孟羲指了指0。 “零!” 乡勇们七嘴八舌的回覆到。 木棍划到1,“这个呢?”李孟羲又问。 “一个!” “那这个?” “俩!” “是二!” …… 从零至九,乡勇们回答全然正确。 李孟羲以为,乡勇们学习能力还是挺强的。 突然,李孟羲猛的回头再一看“黑板”,他意识到了什麽。 好像,提问的时候是从头到尾提问的。这样傻子都知道零後是一,一後是二。 乡勇们不一定真的认识,是记住顺序了。 明悟到了这一点,李孟羲不再按顺序指了。 随意往中间指了一个,“这是几?”李孟羲坏笑着问下边乡勇。 半天无声。 好一会儿之後,有人小声说是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