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早朝) (第2/2页)
‘军功世袭’一言只是高祖作为百姓时的言论,并非天子所言!” 陈太尉:“顾宁,你!你!你!” 陈太尉被顾宁的一番话气得不轻,险些晕倒在金銮殿之上,皇上见事情不妙,赶紧宣布退朝。 皇上:“朕的头疾又犯了,邺城一事容后再议,今日就先退朝。” 顾宁这时站了出来,道:“皇上,臣带来一人,乃欧阳清亲传弟子,她愿去邺城救治邺城百姓的疫病。” 皇上闻言,神色莫名,不知在思索些什么,良久,他叹了一口气,道:“宣。” 祝安安从外面走进了金銮殿,陈太尉看到她,神色十分震惊。 顾宁注意到这一点,联想到昨天在腊梅林的那些刺客,心下了然。 陈太尉愤怒道:“顾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一介女流,怎可登上金銮殿!” 顾宁:“有何不可?!她乃欧阳清的亲传弟子,有望救邺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陈太尉比她还厉害,也愿意去邺城救治那些得了疫病的百姓?” 祝安安也反驳道:“女子又如何,你们这些男子常说女子不如男,贬低女子说女子娇气,不愿从军,又说女子愚笨,学医会草菅人命等等,诸如此言,数不胜数,我今日且问你,你们说的那些,到底是女子真的不适合做,还是,你们根本就不愿她们机会去做?” 倘若真的不适合,那就公平公正地竞争,能者居之。又为何要特意要求那些所谓“不适合”做这些事的女子,不要去做呢?祝安安觉得这些人假惺惺的,明明自己先限制了你不许你做这些,却反过来说是你自己不适合做这些。 “好!好!这位姑娘说得好!” 陈太尉环顾大殿,想看看是谁敢在朝堂上大声喧哗,却发现此人就是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 他心怀怨气,却不敢朝着皇上发泄。 陈太尉:“皇上,不可听信顾宁的一面之词,眼下还是皇上赶快颁布‘罪己诏’,下令废除科举,以平天怒啊!” “是啊,皇上,现在外面的百姓听闻邺城的疫病皆人心惶惶,若皇上不赶快下诏平息民心,长久以往恐生民乱啊!” 皇上的脸上阴沉下来,他暗自腹诽,什么民乱,明明是你们这些老不死的暗地里聚集那些士族,意图浑水摸鱼搅乱朝纲。 但是,邺城一事迫在眉睫,若再不解决,恐让他们私下成了气候,到那时想再推行科举制,恐怕阻力会更大啊。还是,弃车保帅,封了邺城之后,疫病不再往外传播,此事就算了结······ 至于邺城百姓,算是他欠他们的,以后他会派人好好祭祀那些百姓的······ 皇上:“顾爱卿的好意朕心领了,这位姑娘也是忠义之人,但朕已下令封锁邺城,相信再过不久,邺城的疫病自会消散,到那时,民心自然也就平了。” 顾宁:“皇上!” “顾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绝,退···” 皇上的话还没说完,顾宁已经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跪了下来,祝安安站在顾宁的旁边,听到了一声闷哼,想是顾宁的伤口因为这一跪裂开了。 顾宁虽然跪下了,但背挺得很直,他道:“微臣恳请皇上给祝姑娘一个救治邺城百姓的机会!” 皇上:“朕意已绝,顾爱卿无需多言,封城是最快解决疫病的办法。” 顾宁还想说什么,被祝安安制止了,她也跪了下来,朝皇上道:“皇上,民女保证,三月内必定解决邺城的疫病。” 皇上冷笑一声,声音有些阴沉不定:“你拿什么保证?那么多太医有去无回,你又怎知你不是他们的下场?若三月后,你对疫病仍是束手无策,那你又该如何?” 顾宁:“皇上,微臣愿立军令状,若祝姑娘三月后未能治好邺城百姓,微臣任由皇上发落!” 陈太尉见状,插了一脚,道:“皇上,既然顾大人对这位,这位姑娘如此有信心,不如就给她三个月时间。” 哼,三个月之后,我倒要好好看你是什么下场! 祝安安决绝的声音这时传了过来,她说:“皇上,民女发誓,一日治不好邺城的百姓,民女就一日不从邺城出来,民女愿和邺城百姓共存亡!” 顾宁失态地惊呼:“安安!” 祝安安看了身旁的顾宁一眼,这一眼,满含歉意却又坚定无比,顾宁知道她已下定了决心,那他,只能默默支持她了。 希望苍天有眼,让安安能从邺城平安归来。 皇上听了祝安安的话,心神震动,他看了看祝安安又看了看顾宁,想起自己当初登基时也是这样满腔热血,不愿滥杀无辜,可是有时候,为了大梁朝的未来,他也是身不由己。 罢了,就纵容他们这一回吧。 皇上威严的声音从龙椅之上传来,他缓缓开口,道:“三月为期,三月之后,若疫病仍旧肆虐,朕会立刻封锁邺城。好了,退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