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之世_正文2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文23 (第3/4页)

果没有错,大概意思就是说可以直接在看新闻和查什么问题都会出结果的那个手机自带软件上找到之前我看的那些书。“我去图书馆的漫画区和区里找的……都在显眼的位置上摆着,我还以为……”

    “我以为你是在网站平台上看的,那里有评论区,有不少的观点交流,读后感也是想让你在那发来着。”晴渎也就失态了一会,她再一次冷静的听完了我的解释。

    “是……吗?不过你看都看了,你觉得如何?”我决定先放下这个不管,以后无论还是漫画都提前看一下能不能直接在网上找到……看着社团里那些家伙人手一本实体书的样子当然是会误会的好吗?!这是信息不对称,这是所有人联合起来欺骗我一个人,这是不可避免的认知偏差!……一系列吐槽和甩锅之后我勉强冷静了下来。

    “独特且新颖的了解,都是没出现过的看法,不管哪个作品都是……就像在看试卷里的理解,句式的运用非常学术化……很认真的感觉。”晴渎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作弊一样的回答,说敷衍也不为过。或许还是苦思冥想才憋出来的……这究竟算是好还是不好呢?

    “这样的话感觉怎么解释都没问题,你的意见是偏向哪边的呢?”我知道问这个问题大概就是想听到认可的意思,但我想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这种情况下用接近强制性的赖皮招术也是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吧?是晴渎先用模糊界限的解释先的,这是反抗,这是回击,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场面一度十分安静,连空气都在不自觉中感到了窒息。晴渎在听完我上句话后就缓慢扭头看风景去了,尽管这里是四不通八达的室内,我也仿佛能听清楚她刚才没有说出口的今天天气真好……倒是给点正常的反应啊?!左耳进右耳出,假装走神没听到的拙劣演技是在?至今都没见识过的零分零美感表演好似已经将未言之于口的真实感受尽数传达出,这谁教的交流的方式还真高级。

    “那我之后发到网站上的评论区吧,能通过那里看到他人的感想还挺方便的。对了,能将网址发给我吗?”还是给晴渎个台阶下,不然感觉话题进行不下去,尴尬的气氛也会一直持续。

    疑似得了选择性倾听症的晴渎唯独对这句话有反应,她迅速拿起手机将网站发到我这里,某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残影,但眨了眨眼后就只剩下晴渎摆出的那个万年不变的面部表情……之后她随便聊了些有的没的就火速逃离了现场。

    这个没有风的地方我仍是感到了凌乱,我复制网址打开浏览器,果然能找到电子版的书籍。读者在一个叫做评论区的地方留下自己想说的话并且还能看到与自己相同或不同的观点,作者也有在一些留言下写上自己的回应……果然是非常方便的交流方式。虽然已经有很多相似的例子了,但那些都不一样,这可是书籍之间的交流,还能直接被作者看到……简直就是专门搭建的网上文学社。

    这或许是独属于现代的浪漫。以前的书籍要么年代太过久远,要么写者已经不在,没有一个契机可以将同好者聚集起来的话说不定一生都无法分享自己的感受。现在能与将近全世界范围内的同好交谈,在以往无论如何都不会想象的到吧。

    而且在那个地方回复感想的就是活生生的作者……我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或者说根本没有想过。我无法想象在我还每天在图书馆和书店里游离的时候,他人竟已开辟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我不像这个时代的人,记忆中学校榜单上挂着的名号有些不真切。我望着手机,实际上只是看着时钟和通迅工具,从小学起就存在于我身边的事物我从未认识过。我以为早已对那些研究透彻,但那也只是我以为而已。

    实在太过荒谬,如同在日不见光的研究室里钻研一生的科学问题,在外界那个答案已经早已被世人所知,以至于没人关心了一样。谁看了都会留下一句太过可惜的缺憾定义,怎么就这么出现在现世中。

    我没有心情去翻阅屏幕上的那些字句,每看一眼都会感受到的强烈刺激阻拦着这一行为,即使想要、好奇,也没能取得允许。这种被遗落于时空轨迹的事物本不该由我来拾起,但它们总会被捡到的,以前很多,现在也是,未来大概也一样。

    还想被理所当然束缚多久,用最天真的话语说出最残忍的话……无辜的怪物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许只是缺少同理心,又或许只是理性过头而显得罪恶一样。它们给自己规划好了死期,在它们为自己的想法后悔的时候。

    高中生一般要做什么事呢?上学。可如果是像现在一样休息时间的时候呢?复习,以及在复习的途中偷闲。总是有干不完的任务,老师和教科书都在念叨着学无止境,苦海无涯,告诉学生们不要成为他人的附属品,最后一定是要为人类社会做贡献。

    每当想抱怨险象环生的危楼,总会想起重建废墟的那些时候。穿行历史的眼光在现世泛滥,如同初生的婴儿在耳濡目染下自然学会了怎么观察一般。于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洞彻和迷茫,只因危楼或废墟?只是失去了期待的能力而已。我骤然想起了圣经旧约中那通往天堂的高塔,在上帝已然被确立了不存在的现代,是什么阻止了世人前进呢?

    何不将一切都假设成虚构,这样至少还有能去幻想和逃避的现实。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话语——一度认为世界非常糟糕,所以想要将现世当作拟构或者受难,这样就能在以后获得被救济的权利。

    如果单单只是这样,恐怕会被当成异教徒或者空想家吧。所以真实情况不是那样,他们一方面将空白的蓝图描绘,一方面又切实的用毅力将理想贯彻,理由并不是因为那些遥远的梦想……虽然我否定了这个想法,但其实我也不知是为何,可能这样会让心里好受些吧?当时的我这样想着,现在的我也仍然这样想到。

    没有寄托的对象,人就很难活下去,人类是群居性动物。这是在发展了文明后,由人类自己得出的结论。现在它普遍存在于教科书或生物老师口中。还有很多人没有学就会了,这也很正常,毕竟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发生了,所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的事实该如何找出理由说不知道呢?

    城市,农村,都是人类主要的聚集地。前者随着年代更替比重逐渐越来越大,后者则消隐或发展成适合当代而不至于被抛弃的模式。目前趋势也至于平缓,或者说已经基本发展完毕了。世界上除了城市就是农村,那些古书中所提到的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现世早已不存在。

    当然不排除没有流浪者、地下住民、海上住民、深海住民……但是在地表,被绝大多数人类控制与掌管的地方。天光能够照拂,雨水能够降落,以往无数时候世人都在生活着的地方,已经没有如史前时代般流离的群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